党员生活

韩建:整治农村人居环境须把握六个关系

落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性举措。抓好整治工作,必须置于乡村振兴这个大战略中谋划推进。因此,需要正确把握六个关系。

正确把握“当前”和“长远”关系。落实环境整治工作任务,必须着眼乡村振兴战略,树立历史眼光,坚持规划先行,群策群力划分村庄改造提升类别,因地制宜,科学地制定本地区工作方案,做到主动不盲动、用心不粗心、千姿百态不千篇一律,不好大喜功,不贪大求洋,既要抓好当前整治工作,又要瞄准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这个总目标,多做打基础利长远实事好事。在土地利用上不能只顾当前,而简单地将空荒地变耕地林地,要为后续更大力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留足空间。

正确把握“物质”和“精神”关系。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既要突出在物质层面上改变乱搭乱建、乱排乱放、破败不堪局面,又要坚持群众主体地位,注重从精神层面上把群众的主体性激发出来,把群众积极性调动起来,提高群众文明素养的高度和参与共建的热度。扎实开展身边的好人评选活动,公开表彰和宣扬,把榜样的力量彰显出来,把标杆和导向树立起来。改善农村群众精神面貌,自觉养成爱护家园的文明意识,实现在物质优化和精神引领上双引擎驱动,同步发力,绝不能顾此失彼,一个脚快一个脚慢,防止物质上的美化亮化和精神风貌不匹配,防止出现“干部干群众看”现象。

正确把握“破”和“立”关系。破旧习俗和陋习,立新风尚,发动群众建立健全卫生协会、红白理事会等群众性自治组织,推进移风易俗。拆危旧房,建新景点,既要果断拆除闲置破败甚至存在安全隐患的危旧房,又要加强“破”“立”间的关联和衔接,不能人为把两者割裂开来,对于拆旧出来的条石、板材、石磨、立门柱子等承载传统农村记忆和故事的物件不能简单地用来硬化路肩、路基,而要加强保护和利用,成为打造别具农家特色景观景点的好材料。对于废弃的古井及池塘也不能简单地用拆旧出的废料废渣进行填埋,因为没有传承记忆、没有文化和乡风气息,这样的美丽村庄没有顽强生命力。

正确把握“个体利益”和“全局利益”关系。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是一件大好事,但在实施过程中,由于整体布局需要、工程项目建设等,必然会触动少数人的个体利益,如道路扩宽要拆除房屋、传统民居保护和旅游开发要搬迁附近居户、塘堰改造要挤压农田,对待这些问题,不能简单地想着为了全局的大好事,随意侵占或是罔顾个体利益诉求,必须提高群众工作本领,开展耐心细致的群众工作和政策宣传,尊重群众意愿,充分凝聚起最广泛的民意基础,做细做实协调工作,该落实补偿或赔偿的不能对群众开空头支票。

正确把握“输血”和“造血”关系。财政补助是推进整治和建设工作的重要保障,“输血”是必要的。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要严格把关,规范资金使用流程,确保好钢用在刀刃上。同时,激发“造血”功能才是根本之举,鼓励有条件的行政村自投资金用于建设,也要积极发动乡贤、在外能人,怀着建设美丽家乡的桑梓之情,慷慨捐助,组织群众投工投劳,这是培养共建共治共享思想意识的需要,也是着眼长远的需要。结合具体实际,或边“输血”边“造血”,或先“输一部分血”再启动“造血”。

正确把握“硬件”和“软件”关系。这里提到的“软件”,不是搞形式主义,不是搞精美的纸质材料或资料汇编应付检查。在整治完善房、路、电、塘等硬件的同时,要挖掘保护好传统手工技艺、文化习俗、地方志等。对于工程建设以及与村民个人签订的合同协议等契约资料必须认真保存,不留历史问题的“尾巴”。对于改造深度广度较大的村庄,要建立改造前后影像等资料,及时归档留存,使其在新旧对比间给人以发展变迁的震撼,作为珍贵资料置于村史馆,为子孙后代提供了解过去、了解历史、接受教育的生动教材。(作者:韩建;作者单位:红安县觅儿寺镇人民政府)

精彩推荐

下载安装手机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