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生活

襄阳襄城组织部长吴天昊:党建引领增强战“疫”底气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在襄阳市委、襄城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区各级党组织切实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来抓,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广大党员群众万众一心,全力以赴抗击疫情,打响了一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回顾近两个月的战“疫经历,虽然过程很辛苦,但我们一直对战胜疫情深信不疑。信心是定心丸,也是强心针,我们之所以在战胜疫情上有足够的底气,不是盲目乐观,更不是夜郎自大,而是全区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展示了组织力量、落实速度、群防效果。

底气来源于坚强的领导核心。疫情发生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亲自指挥、亲自部署,深入武汉、北京等地调研指导疫情防控工作,并多次听取汇报,作出重要指示。中央以上率下,区委坚决落实,坚持日调度会制度,每天逐一对督导检查问题进行“会诊”,对提出的300余条问题,逐条解决并整改到位,对群众反映的100余条问题及时准确回应到位;制作《疫情防控工作作战图》,将全区54个社区117个村逐一在作战图上标注,每天上午在“作战室”准时召开日分析会,对疫情数据进行细致分析;区委领导深入到乡镇办对疑似病例急增现象实地研判,通过对20余个案例抽丝剖茧,刨根问底,及时研判,精准施策,坚决堵住疫情防控中的“漏洞”。事实证明,区委坚强领导是我们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强大后盾。

底气来源于高效的组织动员。从1月24日(大年三十开始,全区61家区直机关事业单位迅速下沉包保45个社区、6个村,成立临时党组织71个,组建171个社区(村)疫情防控党员工作队,整合市区两级约6700余名党员,按照“支部建在连上”的思路,推行“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三级组织构架,将党的“神经末梢”延伸到居民小区、楼栋,配合完成健康排查、值守劝返、物资配送等工作,各级党组织按照“哪里有任务险重哪里就有党组织坚强有力的工作”要求,共设劝返点1504个,共劝返车辆3万余辆,劝返9万余人,建立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联防联控机制,构筑了群防群治抵御疫情的严密防线。

底气来源于空前的团结一致。面对疫情,全区广大人民群众自发的同区委站在一起,同呼吸共命运并肩作战,凝聚力、战斗力比平常时期更加强大。菜农无偿将自家几万元蔬菜捐往困难家庭,心理咨询师义务为居家群众提供心理疏导,理发师穿着防护服为大家免费剪发等等感人事迹不胜枚举,所有人都在为抗击疫情极尽所能。尤其是24小时封闭管理村庄、居民区,从集中配送点到居民家中的“最后一公里”,全部依靠志愿者的配送,襄城区前期全面推行的红色物业在疫情期间发挥了大作用,由“社区+物业+党员志愿者”三方共治,有效化解了社区人员紧张难题,党员志愿者参与进出口值班、小区消杀、采购配送等工作,让社区管理更省心、更省力,居民生活更舒心、更安心。

底气来源于周密的考核体系。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全区各级党员干部迅速下沉到村(社区),充实基层防控力量,服从下沉村社区党组织的统一管理和分配安排,区委直接赋予村(社区)党组织足够的考核建议权,只要是在村(社区)范围内的所有党员干部现实表现,都作为工作实绩、提拔重用等的依据,同步由区委组织部组建三个督导考察组,直接在一线了解党员干部表现情况,形成了党员干部下沉一线的考核闭环,强化了下沉党员的责任心和荣誉感,也加强了村(社区)党组织对下沉党员干部的管理底气,不会因为党员干部的级别、所属单位等因素影响到工作的布置安排。

在疫情防控中,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始终挺在前面,“主心骨”作用发挥明显,但也暴露出工作中的一些短板和问题。

在统筹“双报到”党员力量、合理调配资源方面还不够。一方面是对“双报到”党员使用管理上不够大胆,在襄城区报到的市直机关党员有4000余名,党员人数虽然较多,但部分社区认为来报到的都是上级机关领导,有怕得罪人的思想,不敢大胆使用,在给“双报到”党员安排工作时不够理直气壮;一方面是在力量摆布上不够均衡,特别是部分区域内既有成熟物业小区也有老旧小区,往往“双报到”党员大多居住在成熟物业小区,而老旧小区报到党员少,只能依靠社区兜底,却没有志愿者可用,导致工作被动,两方面问题反映出我们对“双报到”党员作用发挥及力量均衡摆布等探索破解的还不够,没有最大化用好“双报到”党员力量。

农村党组织党员年龄结构老化,在面临重大突发事件时可调配人员力量不足。疫情防控中,城市社区有大量“双报到”党员参与,人员力量总体有保障。但是,农村在家党员大多是年老体弱党员,初步统计全区有7882名农村党员,其中50岁以上的就有4685名,占比达55%,存在年龄结构偏大、身体素质较弱等问题,本身就是病毒易感人群,村党组织能够动员的年轻党员力量基数较少,在农村卡点值守、物资配送、消杀、排查等工作中,很大程度上还是依靠下沉干部、村“两委”班子成员和少量群众志愿者,在防疫工作中党员作用的发挥受到制约,也降低了对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

引导社会组织参与疫情防控工作不主动。在城市社区,人员密集,疫情期间的返襄人员排查、全民测量体温、物资采购登记、年老居民照护等工作量大,社区工作者花费了大量的精力但仍然不能百分百了解到群众的困难与需要,导致了一些矛盾和问题。在非疫情期间,社区均建立有一些党员群众共同参与的社会组织,如义工协会、书法协会、夜跑团等,这些社会组织就仿佛基层党组织和群众沟通的桥梁,但在此次疫情防控中,基层党组织对引导这类社会组织发挥作用不够主动,特别是在对年老体弱群体的关心爱护上,发挥邻里守望相助作用不够,一定程度上还习惯于“单打独斗”,没有形成群防合力。

疫情防控中暴露出这些短板和不足,说明我们的工作还有失误和漏洞,不能回避,必须敢于攻坚,将这些问题解决处理好,打牢全区基层党建“全面进步、全面过硬”的根基。

完善“双报到”工作运行机制。此次疫情中,部分“双报到”党员自发建起了临时党组织,对于党员作用发挥起到了很好的组织作用,我们要巩固这些工作成果,依托疫情防控期间成立的临时党组织,按照“街道统筹、隶属社区、自治自管”原则,以小区为单位,通过就地转化、新建、联建等方式,在商业小区、单位家属院、“三无”小区等组建“双报到”党支部,由责任心强、威望高的“双报到”党员担任党组织书记,定期向社区党组织述职,实现“双报到”党员自我管理,减轻基层党组织对这些党员管理上的畏难情绪,同时能够在街道范围内统筹安排“双报到”党员力量,做到合理摆布,一举两得。

逐步改善农村党员年龄结构。注重从外“引”,以返乡大学生、退伍军人、务工经商人员、致富能手等群体为重点,引导回乡工作创业,并吸纳其中年轻、素质好、责任心强的同志加入党组织,既可以改善农村党员年龄结构,使之年轻化,也可作为“两委”后备干部进行培养;注重从内“培”,在此次疫情防控中,特别是在农村,部分热心群众充实到卡点值守、物资发放等工作一线,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员不足的境况,要更加关心关爱这类人员特别是其中的年轻力量,进行一定期限的跟踪培养,符合党员标准的要及时吸纳进党组织。

更加注重社区社会组织的作用发挥。“小政府,大社会”是社会发展的方向,社会组织作为协同社区治理新兴力量,必须要重视其作用发挥。社区党组织要结合群众需要,挖掘出有一技之长、有组织协调能力、有公益服务意愿的居民,组织成立以自娱自乐互助帮扶等公益性活动为主的社会组织,并提供必要的场地和设施,积极主动将这些社会组织纳入日常管理,鼓励社会组织参与社区事务,不断增强社会组织在社区治理中发挥作用的能力,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对群众的亲和力和特有的联系群众的渠道上的优势,通过这种形式将群众组织起来,变被动管理为主动参与,始终围绕在社区党组织周围,把党建的触角延伸到社区居民生活的角角落落,构建社区发展治理“同心圆”。(作者:吴天昊,襄阳市襄城区委常委、组织部长)

精彩推荐

下载安装手机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