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生活

田霖:逆行冲锋勇担当

这里曾是汉口最繁华的老社区,1938年,中国第一张《新华日报》在此诞生。

这里有4800多位老街坊,很多人在这里一住就是一辈子。

疫情来袭,一夜间,黄色的围挡将老街一一封闭,街坊们每日只能呆在家里。

一个街坊邻居看着长大的男人,舍“小家”为“大家”,当好辖区群众的贴心人和主心骨,担起守护这近2000户居民健康的重任。

他就是武汉市江汉区民意街多闻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田霖。

88ddb08b4b6074f56f7efffa5ce776a

街坊们看着长大的人成了“大家长”

友谊路、前进一路、民主街、自治街,四条汉口老街呈一个方形,围成了多闻社区。与很多商品房小区不同的是,这个社区四个片区只有一个是有物业的小区,而另外三个都是老旧社区,没有围墙,没有物业,大大小小的道路交叉纵横。辖区内有1942户、4843人,大多数都是汉口老街坊,独居老人就有103户。无论是排查走访、庭院楼道消杀,还是防疫宣传工作都比其他小区复杂。

从2月16日开始,社区内一条条小街上的19个出入口已经被黄色的围挡围住,只留了一个。居民的粮油蔬菜、基本生活物资需要靠社区的23名工作人员和下沉党员干部、志愿者们一起提供保障。

3月17日,记者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门口,见到了田霖忙碌的身影。他正在为居民分发500份爱心菜,相比之前,瘦了很多。

“就瘦了十几斤吧,还好。”这天,田霖请来会理发的人,在马路边为封城在家50多天的居民免费理发,很多白发苍苍的老人,剪完头发后对着田霖连连道谢。

“田书记,我屋里烧水壶坏了,帮我买一个,100块左右的就好。”有居民远远地喊道。

“好,我明天给你买了送来。”田霖很快回应。

50多天来,田霖就是这样点点滴滴帮助居民度过足不出户的日子。

48岁的田霖,8岁开始就住在这里。已经有23年党龄的他,18年前成为社区一名基层工作者,2015年开始担任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渐渐的,这个街坊们看着长大的邻居,成为大家最熟悉的“田书记”。

走进多闻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一楼摆满了各种油、米、纸等生活用品。墙上贴着“老面馒头3个2.9元”“碘盐2.5元/袋”……

2月20日,武汉市政府出台了大小商超一律不准针对个人零售的要求。这意味着居民的日常所需,要完全通过社区代购和团购的方式保障。于是,田霖打造了这个“疫情临时超市”。

“超市的物品都是我们去大商超统一采购回来,经过消杀,再原价卖给居民的。我们几个志愿者每次去都要拖回几十购物车的物品,有一次采购量多达70多个品种。”

除了生活保障,居民的健康也是田霖最揪心的。早在1月25日,田霖经过咨询周围医生朋友的建议后,提出“分色管理法”,让网格员每天给居民一一打电话落实,将居民的身体状况分为红、黄、蓝、白。

“当时还没有出台相关标准,这是我自己摸索的——因为肺部CT影像异常就医的为红色;持续发热病人为黄色;8天内有过发热的为蓝色;8天内未发热的为白色。”

居民胡大姐说:“天天有人给我们打电话询问身体情况,有一点儿不舒服马上就有人来,我们就像一个小孩一样,感觉有大人在保护我们。”

像“初中生”突然参加“高考”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我们就像一个初中生突然要参加高考。”田霖说:“这次考试,是疫情‘出题’,居民‘打分’。考不好,受苦的是老百姓。我们没有经验,也没有参考答案,只能一边摸索,一边改进。”

在社区工作多年的田霖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遇到各种特殊情况,他总能保持思维清晰,从容面对。而社区的网格员则多半都是女性,有的是父母眼中的掌上明珠,有的是嗷嗷待哺孩子的母亲。

“面对陌生的社区防疫工作,该怎么做?”田霖急的夜不能寐。

“我先去做!”田霖首先想到的是,哪些工作有风险,就自己先去做一次,找出其中的风险和问题所在,自己理清楚重点、难点,找到规避风险的方式,再手把手地教给年轻的同事们。

田霖的母亲身体不好,年前刚刚做完手术,田霖早早地将其送到哥哥家中照顾,自己一头扎进社区抗疫工作中。

最初,社区的工作人员,每天打接电话超过12小时,还要每日排查、封控、送医、保供、服务……

从1月底至3月初,虽然自己家离党群服务中心只有隔窗相望的距离,但田霖和社区党委副书记李莉、网格员赵冰、安保队员邹新民4人每晚都分别睡在社区办公室的行军床上,24小时随时待命。

田霖基本上平均每天只睡3个小时左右:“我都不知道当时和网格员们是怎么挺过来的。”

紧张的节奏直至下沉社区党员干部、志愿者团队慢慢充实才逐渐缓解,但田霖依然不敢懈怠。

最让田霖牵挂的便是社区内103户独居老人。他们很多都没有手机,田霖便让社区工作人员给失独老人、重症病人、空巢老人,每人每天打两个慰问电话,也经常在送菜上门的时候详细了解他们的生活困难。

一天晚上,一位婆婆打来电话,着急地说他76岁的老伴儿在家突然身体不适。田霖得知情况后,马上叫来120急救车。由于老人子女不在身边,田霖便让赵冰和邹新民做好防护陪着老人去医院。

十分遗憾的是,爹爹最终还是去世了。最后的时刻,是田霖和社区工作人员一起为老人送终。

“那天我们在他们家安排后事、消杀、安抚婆婆的情绪,一直到凌晨5点才离开。”之后,田霖更是经常关注婆婆的生活和心情:“这种时候,我们不仅是社区工作人员,更是他们的儿女。”说到此,田霖的眼眶红了。

WechatIMG586

转过身,他也曾一人躲在房间痛哭

2月29日,田霖在接受央视记者采访时,有位居民因社区生活保障物资价格及品种等问题对田霖发起了牢骚。

这时另外一位居民站出来说:“我们什么事都要找他,他从年前到现在都在工作,他没有危险吗?他也是父母的子女,我们不能要求太苛刻了。”还有一位居民拉着田霖一面鞠躬一面哭着说:“您辛苦了!”这一刻,这位硬汉在镜头前眼泪夺眶而出。

再次提及那次经历,田霖有些不好意思地说:“不是因为委屈,居民们在家里呆这么长时间,有情绪我们完全可以理解。我是自责,已经尽力了依然无法让所有人都满意。”

上了央视后,田霖“红了”。他说:“这很意外,也让我压力更大,我们必须把工作做得更细、更实。”

其实,这不是田霖在疫情期间唯一一次落泪。

此前,一位60多岁的居民婆婆找田霖求助。她年前因为生病住院,38岁的儿子一直在医院照顾。出院回家后,婆婆身体是好了,儿子却一直高烧不退。婆婆因为内疚,精神几乎崩溃,哭着对田霖说:“都是因为我,要不然他也不会感染。他要是有什么事儿,我怎么办……”

“当时医院床位十分紧张,我们多方联系都无法让感染患者马上入院。”田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缓缓走回社区服务中心,找了一个无人的办公室,一个人躲在里面哭了半小时:“老百姓的期盼,我没有能力帮到他们,那种无力让我实在绷不住了。”

十分庆幸的是,婆婆的儿子第二天顺利入住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如今也康复出院了。

“他不是多愁善感的人,只是见不得社区的居民受苦。”田霖的同事说,这个平时耿直的书记,在这次疫情中才露出他心中的柔软之处。

多闻社区累计确诊新冠肺炎患者20人,疑似32人,如今很多患者都康复出院隔离后回家。田霖安排社区工作人员一一为他们准备好生活必须品,随时关注他们的身体健康和心情状态。田霖说:“他们虽然出院了,但经历过这一切,更需要我们悉心关照。”

那些埋怨过的人,发来感谢的话语

正在跟记者聊着,一位居民大姐向田霖递过来100元钱:“田书记,我要为抗击疫情捐款。”

“感谢感谢,但我们只接收党员捐款。”田霖欣慰之余委婉拒绝了居民的心意。

“上次因为儿子需要隔离对田书记说话态度不好,我真诚地说声‘对不起,给您们添麻烦了,非常感谢田书记,感谢社区的工作人员,您们辛苦了。’”3月10日,另一位居民发来信息说。

原来,这位居民因为家人是密切接触人员需要送往隔离点而与田霖发生了冲突。但之后,田霖依然每天事无巨细照顾他们一家的生活,在隔离点需要药物,也一一送去,让这位居民深深感动。

“居民之前的不理解在于对未知的焦虑。”于是,田霖将每天社区的工作,从巡检、消杀,到采购、分菜点点滴滴制作成“抗疫日记”发到各个居民群里:“大家知道我们每天做了什么,知道我们为他们提供保障,就会相互理解、相互支持。”

从埋怨到感谢,田霖十分感动。他说:“把难的事儿办成,用行动让居民安心,就是我工作最大的成就感。”

小区实行封闭化管理到现在,社区的防控工作逐渐理顺,居民的生活质量也逐渐得到保障,这一切都离不开这位心思细腻的社区书记。

最让田霖欣慰的则是:“一直到3月初,整个社区工作团队没有出现非正常减员的情况,所有人都和我一起拼在一线。”

从3月开始,多闻社区的工作重心,已经在向“精细化服务”上转移。“每天重点关注失独老人和重症病人,在保障他们正常生活需求的同时,满足一些他们的个性化需求。”田霖说。

疫情逐渐向好,田霖也开始关注居民的心理:“居民们在家呆的时间太长了,迫切地想恢复正常的生活状态,我们要及时疏导。”为了舒缓居家心情,田霖与志愿者团队沟通,开发文化互动课程,让居民们在家通过手机可以娱乐、学习。

“等疫情过去,围挡拆掉,大家就能恢复其乐融融的社区生活了。”田霖期待地说。(党员生活全媒体记者 王道勇 赵雯)

精彩推荐

下载安装手机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