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生活

全方位多层次深入推进省域治理现代化

推进省域治理现代化,是立足省域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践要求。10月17日,“深入推进省域治理现代化”研讨会在华中师范大学举行。研讨会以“现场会议+云端会议”的形式进行,是今年我省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列研讨会的第五场。来自省内外的多位专家学者围绕主题进行了深入研讨。本版现摘编刊发部分与会专家发言。

大都市是省域治理重要落点

任剑涛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教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抓好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城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新时代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

资源中心、文教重镇、科技硬核、辐射之源等都是现代大都市的鲜明特点。大都市的治理具有从周边到国家再到国际社会的辐射能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顶层设计和规划布局,最终都要落实到各个省市区的具体策略部署和实施过程当中。对中国国家治理来讲,基本的分层结构及其基本职能定位一般是指中央党政层面的顶层设计。县域层面的具体落实,真正的中介桥梁是省域治理,而大都市是省域治理的重要落点。能不能在省域治理和省城治理上有所突破,对于中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决定性作用。

寻找大都市在城市群中的特色定位,已经成为大都市治理及发挥正面积极辐射作用的一项重要事务。大都市对自身定位不准、治理处于单边驱动,大都市的治理就可能对内对外产生负面消极辐射。武汉作为国际大都市,在地理位置、历史地位和国家战略上独具优势,可依托其优势准确定位以发挥省域治理效应、带动湖北省内发展并逐渐辐射带动中部其他地区发展。

武汉连接东西南北的地位,还有极大的提升空间。如何促进从中央顶层设计到县域具体治理的更好连接,走向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通畅之途,武汉和湖北都肩负着重要使命。

以网格化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

田毅鹏 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院长、教授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创新社会治理体制,以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为方向,健全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就要健全社区管理和服务机制,推行网格化管理和服务,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夯实基层社会治理基础。

基层是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的第一线,也是社会治理的第一线。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作为提供社区服务与全面管理的一项系统性工作,在疫情防控中展现了精细化的服务、动态化的管理和高效化的治理等特征。

现在,网格化已经有了清晰的定义。网格化推进了社会治理精细化,得到了国家和基层的认可。疫情发生后,社区网格化管理进行了全面升级,在抗疫期间形成了“超级网格”,由社区超级网格中的主网和社区抗疫超级网格梯子中的“辅网”构成。网格管理经验的积累,以及技术治理的有效支撑,使超级网格在疫情期间发挥了极大的作用。社区网格化管理,使我国的政治优势转化为对疫情的治理优势,突如其来的疫情检验和完善了社区网格化管理机制。

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还需修补网格治理的漏洞,增强网格治理的覆盖性,实现网格治理的高度技术化。后疫情时代,社区网格化管理也在走向深入。长春市积极探索“三长制”,在网格长的基础上又开发出楼栋长和单元长,促进了社区共同体归属感、认同感的提升,这是后疫情时代社区网格化的一种深化和延伸。通过线上线下,楼栋小区之间充满生活意味的互动,建立了一种即时迅捷的反应机制。同时,通过互联网的方式使社区网络治理走向深化,实现基层治理的创新。

社会治理重心在城乡社区

赵显富 湖北省民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

今年6月召开的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湖北省委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推进省域治理现代化的决定》。这是我省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为加快推进省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线路图”和“任务书”。

社会治理的核心是人,重心在城乡社区。为探索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省上下做出积极努力。体现在加强政策创制,全力推动社区治理工作;健全基层组织体系,强化党建引领作用;夯实基层基础,大力提升社区服务功能;深化基层民主,稳妥推进居民群众自治;开展创新实验,积极破解社区治理难题。

我省出台“1+1+11”一揽子政策措施,其中《关于深化新时代党建引领加强基层社会治理的意见》《关于加强城市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意见》等6个文件对以社区治理为主要内容的基层社会治理进行了重点部署。

目前,全省上下正在全力推进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创新、完善社区治理工作正逢其时,并已取得初步成效。一是深化党建引领,不断提升社区党组织统筹协调能力。采取法定、商定、指定等方式,提高社区党组织应急响应、区域联动、人员调集效率。二是坚持共建共治,建立健全社区治理机制。着力围绕理顺社区治理主体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各类主体在社区治理中的作用。三是推进积分管理,引导居民广泛参与社区治理。科学设置积分项目内容,优化积分管理操作流程,加强积分奖励经费保障。四是着眼于长效常态,建强“三支队伍”。实行城市社区党组织书记事业岗位管理,全面推行城市社区工作者“三化”建设,壮大社区志愿者服务队伍。

把大数据融入智慧社区建设

张艳国 江西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教授

纵观人类社会科技发展历程,大数据会同那些永载史册、改变人类生存发展方式的历次重大科技革命一样,也必将给人类带来空前的社会变革。当人类社会进入大数据时代,社会治理现代化对应的是清晰有序的治理模式、动态调适的规则体系、精准高效的治理机制、包容共享的治理格局等多维目标,把大数据融入智慧社区建设,有利于实现社区善治目标,是未来社区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时代要求。

在社区治理中树立数据思维,广泛运用大数据技术,建立社区大数据平台,以提升社区治理效能,提升社区建设品质,为社区居民的信息化生活带来多样化的新元素,这既是智慧社区建设的必然要求和发展趋势,也是解决当下社区治理难题的关键。

大数据应用在智慧社区建设中是客观必然趋势。大数据处理具有精确性、准确性、相关性、即时性、有效性等特征,可提升智慧社区治理效率,实现社区治理精准化,提升治理措施预判性、前瞻性,提升治理主体的洞察力、决策力和治理能力,创新社区治理模式。在巨大的数据选择空间下,多维度、多视角地进行数据分析,将碎片化民意信息汇聚成系统、综合、动态、可视化的民意信息。

重视智慧社区建设必须掌握数据平台的具体环节。社区大数据平台主要组成模块分为数据收集、数据储存、数据分析、数据应用等四个部分,通过对社区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处理与应用,实现“用数据来说话、用数据来管理、用数据来决策、用数据来创新”的新型治理范式,实现社区治理精准化、参与多元化、措施联动化、决策科学化的目标。

重视智慧社区建设要把握大数据治理的关键要素。大数据平台可促使社区居民生活更加智能、和谐、便捷、幸福。大数据助推智慧社区建设,保持制度创新和政策驱动的一致性、一贯性和互动性,鼓励和支持企业、个人或其他社会组织进行创新应用研究。国家要织牢法律保障这个强大后盾,制定符合我国发展的社区大数据法律规范。全社会都要防止“技术迷失”陷阱,坚守以人为本原则,坚持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协同互动、共生和谐,增进人类福祉。

把握城市社会治理的关键要素

姜晓萍 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党委书记、教授

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城市为人民。无论是城市规划还是城市建设,无论是新城区建设还是老城区改造,都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聚焦人民群众的需求,合理安排生产、生活、生态空间,走内涵式、集约型、绿色化的高质量发展路子,努力创造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良好环境,让人民有更多获得感,为人民创造更加幸福的美好生活。

城市治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在“风险社会”特征日益显著的时代背景下,在城市社会安全风险的威胁下,要全方位应对城市社会安全风险并进行综合治理。城市社会安全治理的概念内涵是以人民为中心、以美好生活为目标、以共建共治共享为原则、以公共服务为核心、以社会质量为关键、以和谐发展为目标。从“感受”“需求”“发展”三个维度设计城市社区安全治理,打造出精准高效的服务场景、友爱包容的文化场景、绿色低碳的生态场景、品质宜人的空间场景、活力多元的产业场景、共建共享的共治场景,以及互联互动的智慧场景。治安、安定、安稳、安宁、安乐是城市社会安全的构成要素,治安是底线,安定是基础,安稳是动力,安宁是核心,安乐是目标,各个要素相互作用,才能为确保基层和谐稳定,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打下坚实基础。

实现城市社会安全治理要牢牢把握城市社会治理的关键要素,坚持以群众安全感为初心、多元协调为核心、筑牢基础为中心、多方联动增信心。坚决遵循社会安全基本原则,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格局,引领“德治自治法治”三治融合,深入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社会安全治理目标。深刻认识治理体系、治理能力、公共安全、文化传承、社会心态、公共服务等社会安全治理的影响因素。紧扣城市社会治理的关键环节,坚持以公共需求为导向、以社会承载力为基础、以社会力量支持为关键、以创新社会治理体制为核心,构建多元协同的社会治理格局和群众权利保障机制。及时补齐城市社会安全治理的短板弱项,筑牢扎根社区的根,提高群众的参与度,提供科技支撑的信息网。

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魏月明 湖北省委政法委副书记

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可以为省域治理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提升政治站位,深刻认识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在推进省域治理现代化中的重要地位。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要“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市域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在市域范围内的具体实施,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基石。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既是推进省域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又是推进省域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市域社会治理效果事关顶层设计落实落地,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市域在省域治理体系中具有特殊地位,在矛盾防范化解中具有特殊作用,在社会治理中也具备特殊优势。

提升示范效应,传承发扬我省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好经验与好做法。湖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市域社会治理工作,坚持优化“五大体系”,即坚持优化领导政治责任体系、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体系、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及疫情常态化防控体系。各地坚持创新驱动,创造了不少享誉全国的“湖北品牌”经验,湖北成为全国最平安的省份之一。但当前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社会治理形势依然严峻、基层基础仍然薄弱、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亟待深入推进。

提升治理水平,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立足省内市域社会治理的实践与经验,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要聚焦突出问题,在提升市域防范化解重大矛盾风险的能力水平上下功夫,坚决把重大矛盾风险解决在市域、控制在市域,为省域治理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要主动破解社会矛盾外溢上行的难题,提升市域社会稳定风险防范化解水平,提升市域公共安全风险防范化解水平,提升市域政治安全风险防范化解水平,提升市域公共服务水平。

将抗疫经验转化为社会善治举措

欧阳康 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院长、教授

善于将历史经验转化为精神财富,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条件,也是我们党治国理政不断创新的重要秘诀。系统总结抗疫经验,并将其转化为社会善治举措,对谱写新时代湖北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具有重要意义。

要善于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中确定湖北发展的时代方位和战略方向。继续发挥湖北作为中部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作用,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

要善于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背景下,研究湖北和武汉在中部崛起中的重要战略支点和国家超大中心城市建设中的新方位和新战略。其间就产生了两个新的契机,一是建立更加完善的公共卫生体系,二是加强超大中心城市研究,以促进经济在确保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实现更好发展。

要善于将抗疫中形成的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转化为湖北疫后经济重振、高质量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根据湖北人民对美好社会的向往,努力解决湖北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创造尽可能多的公共服务产品,推进举国体制与万众一心在湖北未来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发展中的内在结合,全力打造幸福湖北。

要善于将抗疫中彰显的“人民利益至上”的核心价值转化为确保湖北人民生命安全、身体健康和生活幸福的多维度多层次价值体系,确立湖北治理的善治价值取向。根据湖北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创造数量更大、质量更高的公共产品,以解决湖北发展空间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要善于将全国一盘棋和湖北一盘棋的抗疫经验转化为推进湖北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制度性建设,发挥制度优势,提升治理效能。横向疏通省级治理中各方面、各领域、各行业之间的合理分工和功能衔接。纵向打通省域治理、县域治理、乡村和基层治理体系之间的职权分工和功能协调。

省域治理是国家治理在地方的延伸

戴小明 中央党校教师培训学院院长、教授

国家是多样性区域的聚合,国家治理是地方性经验的积累;省域是中国的窗口,不了解省域就无法真实读懂多彩的中国;省域治理是中国治理的缩影,不明白省域治理的多样性就不可能深刻理解活力的中国。

省域治理是地方治理的关键。地方是区域的基础,国家是区域的聚合。省域治理是中央重大政策落地落实的“最先一公里”,是国家治理在地方的延伸;省域治理水平体现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在地方的治理效果。省域是国家改革的前沿阵地。省域治理具有多样性、创新性、探索性的特点。通过省域改革试点,可积累改革经验、防范改革风险、降低改革成本,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治理体制机制和样本,为国家治理积累实践经验、提供制度验证。从实际来看,省域治理是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处置的关键防线。

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制度是治理的依据,治理是制度的实践过程。制度是规则体系的机制,在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在法治中国的视域下,省域治理应该是也必须是依法治理。2018年,中共中央印发《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明确指出,赋予省级及以下机构更多自主权,突出不同层级职责特点,允许地方根据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在规定限额内因地制宜设置机构和配置职能。这是新时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创新举措,为省域治理的法治要求提供了方向指引和基本遵循。(文字整理/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周磊)

精彩推荐

下载安装手机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