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生活

雷泽珩:把抗疫经验转化为社区治理新动能

抗击疫情有两个阵地,一个是医院救死扶伤阵地,一个是社区防控阵地。武汉在疫情发生后迅速扎牢社区联防联控阵地,构建多元主体共治体系,体现中国之治的制度性优势。这既是沉着应对疫情防控所探索出的制度性经验,也是长期坚持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转化性成效;是以网格化与信息化融合为代表的现代化治理成果,还是社区治理内生动力觉醒和迸发的表现印证。通过抗击疫情创新、激发和总结出的经验,应当也能够转化为社区日常治理当中的新动能。

强化社区党建引领,建设平战主心骨。党员在社区防疫中最先被动员起来,在危险面前最先冲上去,充分体现出党员群体的先锋模范作用。社区党员也是社区居民,党员组织是社区各类组织当中先进性最强、凝聚力最强、纯粹性最高的组织力量。一方面,社区党组织要借助伟大抗疫精神对社区党员洗礼的契机,充实基层组织规模,建立下沉党员服务管理平台,推进在职党员参与居住社区党组织服务和建设常态化管理;另一方面,社区党组织建设方向要积极对接基层现代化治理能力发展趋势,主动提高自身的向心力、号召力、组织力、服务力和战斗力,发挥社区党员“双重身份”的优势,扩大党组织在各类社区志愿服务组织和居民自治组织当中的影响力,进一步带动社区居民自发、自主、自觉参与社区建设主观意识和热情,锻造扎根社区、平战结合的基层党员队伍。

发挥多元主体共治能动性,构建社区命运共同体。引导社区治理模式从完全依赖政府向政府主导多元共治格局转变,从依附眼前的利益分配共享向长远的命运共生互助转变。社区治理体系中的多元主体包括居委会、辖区单位、志愿者、社会组织和社区居民等,每个主体都有自己的治理特长和范围,组织多个主体参与治理最有效方式就是自治。抗击疫情期间,社区内各类公共服务需求在短时间内集中显现,依赖政府兜底的社区治理模式难以满足非常态下公共需求,多元主体共治意识被激发,治理潜力充分挖掘,社区治理形成了共治主体互助补短的格局,从而确保社区防疫阵地战的胜利。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应该继续宣传和推广共治模式,积极培育居民公共意识,激发社区各类主体的集体责任,引导建设互助共享、乐于担当、理性自觉的社区氛围,构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区治理共同体。

梳理整合信息化体系,提升社区信息化能力。社区信息化建设为疫情防控期间人员和物资合理调度提供了有力支持,必须坚持社区信息化发展方向不动摇。但疫情期间也暴露出社区信息化体系建设和信息化素养能力建设的滞后,比如部门间信息化建设在社区形成条块分割,信息归纳分析能力滞后造成有效信息零散、碎片、沉淀,信息应用领域局限、应用水平不高等问题。基于社区信息化短板,首先亟需打通不同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梳理整合各部门深入到社区的业务系统,实现基础数据的“一次采集、多方共享”;要使信息数据动起来,统筹建立大数据信息平台,以信息使用需求为导向,不断更新和提高应用水平和质量;统一规范信息采集标准,在部分场景下推动智能采集终端替代人工采集;同时还要积极培育基层工作者建立信息化治理思维,提升信息化素养和能力。(作者:雷泽珩;作者单位:武汉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精彩推荐

下载安装手机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