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生活

校长“辉哥”

向辉,土家幺妹,恩施州来凤县农广校负责人、来凤县农园果蔬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上世纪90年代中期,目睹家乡贫困的她辞去了公职,远赴沿海,从打工妹干到车间主任,又回到家乡从家具老板变成职业农民,成功的她开办职业农民培训学校带领家乡人共同致富,并由此获得2020年全国脱贫攻坚奖。

640.webp (12)_副本

来凤县,位于湖北省西南,地处风光秀美的武陵山区。“来凤”取名自“有凤来仪”,与对面的湖南龙山县相映为“龙凤呈祥”。然而,如此美好的地方曾因大山的重重阻隔很长时间都与“穷”字脱不开关系。生活在这里的土家儿女,近年来在党的精准扶贫政策引领下靠自己勤劳双手创造了新的生活。

640.webp (13)_副本

创业艰难,亲情让金凤凰飞回家乡

向辉出生在恩施州利川市一个普通家庭,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中专毕业的她赶上了最后一波分配,进入了一个乡财政所,成为了一名公务员,这让周围不少人羡慕。但家乡几十年如一日的山路蜿蜒、贫穷落后,让向辉对外面的世界有更多的憧憬。“我想去闯一闯”——向辉告诉我们,那时她就这个念头。“工作半年后,不顾家人反对,我辞去了公职,来到珠海一家合资企业打工。外面的世界真的让人震撼,车水马龙的城市与家乡好像处在两个时代。”向辉说。

“我要改变自己”——怀揣这句话,向辉努力地工作和学习,仅仅半年,她就从一名普通工人成为了车间主任,薪水每月到手4000元,这是那个年代难得的高收入。

珠海的日子忙碌而充实,向辉也在慢慢融入这个城市,初来乍到的那个山里姑娘变得时尚大方。但向辉明白,那个远在千里之外大山环抱的故乡才是让自己心安的地方。最终,来到珠海4年后,她又一次下了让周围人难以理解的决心——回到家乡。

640.webp (14)_副本

农海沉浮,生意人变身农业经理人

慢慢地,家具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向辉又有了改换行业的想法。经过市场考察,向辉把目光投向了在整个恩施都不算发达的水果种植行业。回到家中,她立刻打电话请教一个专门从事水果种植的远方亲戚。亲戚告诉向辉:“搞农业要像伺候孩子一样,是个良心活,你忽悠他,他就忽悠你;你对他好,他就对你好。你能吃这个苦吗?”向辉笑着告诉我们,这番话直到现在依然是她对待事业的标准——农业是个良心活。

2010年,经过考察,向辉选择了葡萄种植,她说:“我把所有积蓄都投了进来,流转了几十亩土地开始了真正的农民生涯。”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3年后,向辉的葡萄落果了,看着一串串饱满剔透的果实,向辉无比满足。然而接下来的状况却给还在欢喜中的向她泼了一瓢冷水。

在种植葡萄的3年里,飞速改善的交通状况让各种水果进到了大山里,葡萄价格急剧跌落。从8元一斤到6元一斤,再到4元一斤,有的地方甚至到1元一斤。“按照这样的价格卖出去,我之前的投入基本上就要打水漂了,那时真的绝望了。”向辉回忆道。

就在此时,向辉得知了湖北省农业厅针对贫困地区专门举办的国家级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训班的消息。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她报名到武汉参加了培训班。

7个日夜以问题为导向的体验式培训,让向辉知道了“决策错在哪里?管理欠缺在哪里?产品弱在哪里?”也知晓了“市场如何开拓?赢利点怎么打造?”一个一个痛点,一个一个方法,让她重拾信心。

学习归来,向辉注册成立了农园(恩施)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走标准化、品牌化的农业发展道路。同时,她坚持无公害农业的理念,向辉的农场里只用有机肥,禁用除草剂、禁用有毒农药。“在我种植的葡萄园里,4岁的女儿可以随手摘下成熟的葡萄,剥皮就吃。”向辉说。

640.webp (15)_副本

培训归来的向辉思维更加开阔,彻底把“纯农业”变成了以农业为中心的集成产业。除了水果种植,农园还办起采摘节、灯光节、萤火虫节,把传统农业种植场所办成集餐饮、住宿、采摘、教育、农产品售卖为一体的“农业+旅游+文化”的新模式,纯农业种植下的2元一斤的葡萄在采摘园里10元一斤依然非常畅销。本来进了“ICU”的事业一举扭亏为盈,起死回生。

“现在想起来,真是那次培训班救了我,那时心里真的感谢党和政府,所以自己好了以后,总想回报些什么。”向辉本人也积极向组织靠拢,不久就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办学扶智,让更多贫困户掌握脱贫技能

通过自身经历,向辉意识到农业早已不是一个只是埋头苦干的产业,农民也需要懂得现代化的技术,拥有现代化的理念。她更加坚定地认识到“小带不如大引、扶贫必先扶智”的道理。

“我要办一所培养新时代职业农民的学校。”

办学校可不是个简单的事,但向辉的想法却得到了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在县农业农村局和县扶贫办协调帮助下,县委、县政府创造性地将来凤县农广校以民办公助的形式批转给向辉。一个占地3000平方米,集农民培训、农业科技展示、农业创业孵化等为一体的农民培训中心应运而生。

640.webp (16)_副本

学校重金引进农业、经营方面的各类专家,联系实际从各个方面培养学员,从技能培训、生产经营、服务平台、农业经理人养成等角度培育农业技术人才和经营人才。目前学校已经聘有专兼职师资18人,其中国家级培训资质讲师4人。同时理论联系实践开展多种实训课程,把培训班办在田间地头。学校还与时俱进地更新课表,开设了最近兴起的电商、直播带货等相关课程。

学员胡燕平,2009年开始养殖蜜蜂,不懂技术也不懂市场,由于蜂种没有选对,投入20多万元几乎没有回报。经过培训,胡燕平不仅学到了技术,更扩展了思维。结业后还跟农园进行了产业合作,以种蜂入股入社,从开始仅十来桶蜂箱,入社以后向辉为其整合资源和投资,到后来新增300桶种蜂,当年胡燕平分红就达14万元,现在年收入达100万元。如今,他的胡氏中蜂“垄断”来凤,红遍恩施,冲出湖北。就在前不久,胡燕平还把市场开拓到了海南,成功带领一个村176户贫困户实现以蜂脱贫。

640.webp (17)_副本

孵化基地,把小产业链接到大市场

贫困山区缺的不是产品,缺的是商品,缺的是把贫苦户链接到大市场的通道。培训学校不仅仅是一所培训机构,更是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一个集育人聚才、合作社生产产品、公司负责销售“三位一体”的农民创业孵化基地。

640.webp (18)_副本

为了让产品有个好市场好价格,向辉牵头建立了电商平台,京东、天猫线上全覆盖,线下走单位配送之路,确保学员和社员有较高收益;为了保障农产品多样性与多元化单位配送,合作社“以需定产”,实现了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强的产品供求保障,实现了“培训一人,成功一人,发展一品,带动一业,富裕一方”的目标。

在参加培训之前,正南村的田成双、新街村的向斌世分别是种植葛根粉和香菇的贫困户,他们生产的产品不符合市场需求,总是很难卖出去。在培训期间,向辉通过公司的销售平台,深入了解他们两人产品的市场需求,对接技术人员制定出新的生产标准,利用公司的品牌和平台的优势,向外推广销售。

仅仅一年,葛根粉和羊肚菌成了公司销售平台的热销单品。向斌世说,“脱贫速度快,全靠辉哥带,有了这个火车头,我们贫困户也像是坐着高铁脱贫了。”

2019年,向辉发起并成立了以来凤县脱贫致富党员骨干为主体的全省首个特色产业党组织,将人才集聚在藤茶产业、中蜂产业、油茶等特色产业主体上。以党员为核心,以组织为纽带,以产业为抓手,形成党建引领产业联合发展新模式,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一县多元”产业发展体系,在保质保量的前提下与832扶贫销售平台对接,仅2020年上半年,藤茶、蜂蜜、茶油销售金额达1500万元,实现利润近300万元,贫困户收入与上年同比增收20%。

从2018年至今,学校已开展贫困户培训 2230人,实现智力脱贫1260人,推动产业脱贫452户,学校被贫困户亲切称为“致富之家”,而向辉这个好校长也被学员称作“辉哥”,既是方言又是一种由衷的尊重。

未来培训学校除了更加注重当地的农业人才培养外,更要扩展规模,争取把培训延伸到整个武陵山区包括湖北、湖南、重庆、贵州等多个省市,惠及更多的贫困地区、贫困人口,争取让越来越多的人通过培训掌握知识和技能进而共享国家发展的成果,共赴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本刊全媒体记者  王道勇  冯杰;通讯员  陈清全 刘曲;摄影  黎家智)

精彩推荐

下载安装手机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