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生活

金贵:推动自然资源高质量开发利用

自然资源作为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担负着保障发展、保障民生等重要职能,资源高质量开发利用是湖北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自然资源高质量发展需重塑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更加均衡、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推动区域发展布局落地实施。“十四五”时期,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重点集中在两个方面:优化国土空间整体布局,落实高质量发展的资源保障;转变资源开发利用方式,推动国土空间高质量开发利用。

优化国土空间整体布局,落实高质量发展的资源保障

“十四五”时期,“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中部崛起、长江中游城市群等区域战略格局交汇,为湖北高质量发展带来重要战略机遇。与此同时,当前全省正处在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仍存在各类空间资源要素不集聚,生态、农业和城镇空间重合等区域发展问题。湖北已迈入城市化高速发展时期,必须加快推进资源保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保障优势地区发展空间资源供给,统筹重大项目空间资源需要,深化农村地区用地供应制度改革,实现区域国土空间整体布局的重塑与协同发展。

保障优势地区发展空间资源供给。湖北应加快构建国土空间规划年度重大项目库,以项目质量、数量及落地开工实效作为配置计划指标依据。同时,指标配置应适当向武汉城市圈、两翼及块状集群倾斜,为湖北“十四五”时期构建“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的区域发展布局提供用地保障,拓展优势地区发展空间基础,保障区域发展布局在空间底图上落地实施。

统筹重大项目空间资源需求。湖北应加强国土空间规划对各类空间利用专项规划的指导和约束,全力保障新基建、“光芯屏端网”、生物医药、人工智能、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资源需求,重点保障5G、数字经济、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等新基建项目用地建设,助力实现“十四五”时期“加快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先进制造业主导、现代服务业驱动的现代产业体系”的目标。优先安排社会民生及国家扶持的产业发展、民间资本投资用地,支持教育、文化、旅游等产业用地,加大医疗卫生、养老养生、运动康体、健康服务管理等大健康产业用地保障,为人民生态宜居和生命健康保驾护航,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深化农村地区用地供应制度改革。湖北农村人均居民点用地面积高于国家标准,农村内部废弃房屋和宅基地较多,分布较为零散。未来农村宅基地有序退出是区域建设用地供应的主要来源之一,深化农村地区用地供应制度改革是农业空间资源有效保障的重要途径。建议出台农村宅基地建设和退出细则,完善农村建设用地供应机制,持续推进全域国土综合整治试点工作,主动适应乡村产业融合发展需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转变资源开发利用方式,推动国土空间高质量开发利用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依据资源要素属性、市场化程度和社会经济发展特征,创新价格机制、市场规则、市场监管,构建统一的自然资源市场体系,破除湖北自然资源要素市场配置覆盖范围有限、要素流动体制机制障碍等难题。

牢固树立集约节约利用的设计理念。兼顾当前和长远、增量和存量、全域和重点,推行“总量锁定、增量递减、存量优化、流量增效、质量提高”五量管控,实行分级、分类、分区、分产业制定差异化资源要素配置政策措施,显著提升自然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程度和效率,有效激发市场活力和创造力。

持续优化资源高效开发利用的机制与标准。推进“全省一张清单”管理模式,分级、分区、分类、分产业制定自然资源资产开发利用标准,明确产业利用强度、效率、效益等控制性指标。建立产业项目预评审机制,优化工业用地供应方式,创新土地混合供给、综合开发和立体利用模式,推广节约资源新技术。统筹节约集约示范省创建考核、节约集约模范县(市)创建评价、开发区节约集约利用评价、单位GDP地耗考评等自然资源“多评合一”考核工作,实行政府考核机制管理和企业末位淘汰管理,全面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国土空间高质量开发利用。

广泛推行资源开发利用的可持续模式。建立“保护优先、布局合理、集约高效、结构优化、进退顺畅”的湖北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模式,大力盘存挖潜,通过消化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合理开发低效用地、提高工业用地容积率、开发地下空间等途径转变开发利用方式,推动土地资源更集约、更高效、更可持续的高质量利用。

(作者:金贵,系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精彩推荐

下载安装手机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