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生活

武汉科技大学:将思政课堂与疫情防控无缝对接

党员生活网消息: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火速建立、几十万吨物资的急速运输、四万余名医护人员的火线支援……近日,在武汉科技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网络直播课上,武科大体育学院的党委副书记、思政课教师杨永彬,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中国力量“带入”课堂,将思政课堂与疫情防控无缝对接。

“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意义,不仅在于了解曾经发生了什么,更在于反思历史,能领悟到什么。”这场抗疫战,无疑是最好的身边教材,是纲要课程的活教材,杨永彬决心上一堂与众不同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他精心收集了与疫情相关的视频、文字、图片等资料,将武汉战“疫”现场搬到课堂,从而让历史照进现实,让现实呼应历史。

解读中国制度优势

“大家看完视频,认为咱们能在10多天的时间里建起火神山、雷神山的原因是什么?”每节课前十分钟,是杨永彬“武汉战疫”小故事时间。通过一段视频、一个故事,引导学生思考、讨论。

“是工人们夜以继日的奋战。”“是各种原料工厂的全力供应”……直播课堂的弹幕中,学生们你一句、我一语,发言踊跃。

杨永彬解读,我们面对的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如果没有一个优秀的组织者和一个优秀制度保障,这些恐怕都无法实现。

杨永彬说,如果没有党和政府的领导,没有社会主义制度保障,无论是武汉这座千万人口的封城,还是火神山、雷神山的建设,或是全国各地驰援武汉的集体行动,都决不可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就位,“很多人说这是奇迹,奇迹的背后就是中国制度优势。”

杨永彬将课堂转向历史,带着学生回顾1921年前的嘉兴,寻找中国制度建立的初始;了解2003年的北京、2008年的汶川,看到中国制度优势在历史中一次次发挥力挽狂澜的作用。

“我们常和学生说,深刻领会‘四个选择’,增强‘四个自信’。但怎样才能真正让学生们懂得其中的含义?”杨永彬认为,必须让学生深入地了解国情国史。

学习中国抗疫精神

“疫情爆发后,全国人民团结一心,坚决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谈及此次战“疫”人民展现出的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精神,杨永彬为之动容。

“疫情发生后,举全国之力予以支持,调派330多支医疗队,4万多名医护人员援驰武汉及湖北其他重灾区。”屏幕中一个个数字展现在学生们的眼前,震撼人心。

杨永彬介绍,这期间,全国各地,大到一省一市,小到一村一户,英雄的中国人民,英雄的湖北人民,英雄的武汉人民,皆足不出户,无疑作出了巨大牺牲、巨大贡献。

屏幕上出现文字:人民网曾发文,将“抗疫精神”阐发为,万众一心、同舟共济的守望相助精神;闻令而动、雷厉风行的英勇战斗精神;顾全大局、壮士断腕的“一盘棋”精神;舍生忘死、逆行而上的英雄主义精神;充满信心、敢于胜利的积极乐观精神。

杨永彬总结说:“‘抗疫精神’是中国精神在新时代的表现。有党的坚强领导,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特有优势,有综合国力的强力支撑,有中国精神的巨大激励,抗击疫情阻击战必将取得决定性的胜利。过去如此,现在如此,将来也定是如此。”

传承武科大校友力量

“你们找找抗疫中的武科大元素。”学生们认真观看视频,很快便找出了校医院驰援的救护车辆、附属天佑医院病房救治的场景等武科大元素。

在这场战役中,武科大校友们交上了一份优秀答卷,2万多名校友参与其中,4千多名武汉校友更是战斗在抗击新冠病毒的第一线。“这些优秀的答卷充分展现了武科大校友的责任担当。”杨永彬说。

“事实上,在国家危难之际,我们武科大人从未缺席,也不应当缺席。”现实的故事令人动容,杨永彬再次回转时光,追寻历史,从武科大前身湖北工艺学堂创建者、实业救国的张之洞,到武昌起义十八星旗的制旗者之一赵师梅,中共早期党员、工人运动领袖许白昊,再到科学报国的地质学家李四光等,都曾就职或求学于武科大。“武科大红色的基因已经深刻融入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伟业中。”

来自恒大管理学院工管1901的杨雅晴上完课感叹:“武科大是一所有着丰厚红色文化底蕴、坚实革命力量的学校,无数的革命先烈、校友先辈用他们的力量,甚至是生命捍卫着我们的幸福,我们应该继承传统,和全国人民团结一心打赢这场战‘疫’。”(通讯员 孙若楠 陈聪)

精彩推荐

下载安装手机客户端